您好,欢迎进入百睿德会议系统中心

中阿博览会,同声传译设备服务

发布时间:2025-06-30人气:

2008年至今,我们先后为中阿博览会的前身(宁洽会、中阿经贸论坛)提供过5次高级别会议,再加上已经完成的6届中阿博览会,17年来,我们一直专注于西部高级别会议的同声传译服务。

百睿德:十七载深耕西部,用声音架起中阿合作的桥梁

2008年深秋,银川国际会展中心的穹顶下,一场关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经贸未来的对话正在展开。这是当年“宁洽会”的一场平行论坛,台上,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工商会代表正用阿拉伯语阐述“中阿能源合作新机遇”;台下,百睿德的同声传译员戴着耳麦,指尖在速记本上快速划动——这场看似普通的会议服务,却成为百睿德与中阿博览会渊源的起点。

从2008年为前身展会提供首次同声传译服务,到2013年中阿博览会升级后的全程保障;从早期设备简陋、团队不足10人的“小工作室”,到如今拥有百人专业译员库、覆盖12国语言的技术型语言服务商,百睿德用17年时间,将“同声传译”四个字,刻进了中阿博览会的基因里,也刻进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肌理中。

一、缘起:从宁洽会到中阿经贸论坛,17年前的“第一次”

2005年,首届宁洽会在银川启幕时,百睿德还未成立。但当2008年,这家专注于会议语言服务的初创企业首次接到“宁洽会”邀约时,团队的每个人都意识到:“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项目。”

彼时的宁洽会,虽顶着“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”的名头,却仍带着几分“地方展会”的青涩——会场同传设备是临时租借的,译员多为高校外语系教师兼职,翻译质量依赖个人经验。而百睿德团队做了件“出格”的事:提前3个月研究往届会议资料,梳理出阿拉伯国家客商最关注的“能源合作”“农产品贸易”“基础设施建设”三大主题,针对性整理了2000余条专业术语;同时,引入当时罕见的“双译员互校”机制——每位发言人的讲稿由主译员初译、副译员复核,确保术语一致性。

2008年宁洽会的一场新能源分论坛上,一位沙特能源部官员的发言涉及“光伏组件转换效率”“储能电池热管理”等专业词汇,现场译员凭借前期准备的术语库,精准完成了翻译。散会后,这位官员特意找到译员:“你们的翻译比我们想象中更懂我们的技术。”这句话,成了百睿德与中阿展会结缘的“第一颗种子”。

此后,从2009年宁洽会的“中阿中小企业合作论坛”到2011年中阿经贸论坛的“跨境电子商务研讨会”,百睿德连续5次承接前身展会的高级别会议服务。团队逐渐摸准了中阿合作的“语言密码”:阿拉伯客商重视仪式感,发言常带谚语或文化典故;中国企业关注实效,数据与案例需精准传达;而宗教文化差异(如斋月作息、禁忌话题)更需要译员提前“备课”。这些经验,后来被整理成《中阿会议翻译手册》,成为百睿德的“镇司之宝”。

二、升级:从“宁洽会”到“中阿博览会”,国家级平台的“声音守护者”

2013年,对百睿德而言是“蜕变之年”。这一年,经国务院批准,“中国·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”正式升级为“中国·阿拉伯国家博览会”,成为国家级、国际性综合平台,主办规格、参会层级、议题深度均大幅提升。而百睿德,凭借过去5年服务前身展会的零失误记录,成为首届中阿博览会“指定同声传译服务商”。

首届中阿博览会,规格之高远超以往: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出席开幕式,22个阿拉伯国家的外长或经贸部长参会,全球500强企业、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代表悉数到场。会议议题从“传统能源”拓展至“数字经济”“跨境电商”“绿色金融”,专业术语密度呈指数级增长。

百睿德团队提前6个月启动准备:一方面,与组委会深度对接,梳理出“中阿产能合作”“跨境支付结算”“沙漠治理技术”等12大核心议题,整理出包含8000余条术语的“中阿博览会专属词库”;另一方面,针对阿拉伯语的特殊性(如阿拉伯字母有28个基础字母,方言差异大),特别组建了由“学院派专家+一线译员”构成的复合型团队——既有精通阿盟官方语言的学者,也有曾在迪拜、利雅得工作的“实战派”译员。

开幕当天,当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·本·阿卜杜拉赫曼·阿勒萨尼用阿拉伯语宣读致辞时,百睿德的译员几乎同步输出中文:“中国是卡塔尔最重要的战略伙伴,我们愿以本届博览会为契机,深化在能源、基建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……”台下,中国商务部负责人点头微笑;会场后方的大屏幕上,阿拉伯语、英语、中文三语字幕精准滚动——这场跨越语言的对话,因百睿德的“零延迟”翻译而流畅如呼吸。

首届中阿博览会的成功,让百睿德在行业内“一战成名”。此后,2015年第二届中阿博览会聚焦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2017年第三届增设“农业合作展区”,2019年第四届引入“跨境电商峰会”,2021年第五届因疫情首次采用“线上线下融合”模式,2023年第六届则以“共享发展机遇 共促中阿合作”为主题……每一届,百睿德都深度参与:从早期的“设备租赁+译员派遣”,到后来的“全流程语言解决方案”(含会前术语库搭建、会中多语种直播、会后翻译纪要整理),团队用技术创新与专业积累,始终站在中阿合作的语言服务最前沿。

三、深耕:技术为翼,初心为舵,做“听得懂中阿”的语言服务商

17年间,百睿德的成长,始终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深化同频共振。而支撑其走得更远的,是对“专业”的极致追求。

技术层面,百睿德较早意识到“同声传译不是‘耳朵+嘴巴’的简单重复,而是技术驱动的精密工程”。2016年,团队自主研发了“智能同传辅助系统”,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发言内容,自动匹配术语库,将译员的“反应时间”从0.5秒缩短至0.2秒;2020年,面对疫情下的线上会议需求,团队又推出“多语种云同传平台”,支持全球译员远程协作,确保了2021年中阿博览会“线上线下融合”模式的顺利运行。

团队层面,百睿德建立了严格的译员培养体系:新译员需通过“基础语言能力+专业知识+实战模拟”三轮考核;资深译员则需定期参与“中阿文化研修营”,深入宁夏、新疆等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密切的地区调研,甚至赴阿联酋、沙特等国实地学习。目前,团队中持有“全国翻译专业资格(水平)考试(CATTI)一级证书”的译员占比超60%,能熟练使用阿拉伯语、英语、法语等12国语言,覆盖经贸、能源、科技、文化等18个领域。

初心层面,百睿德始终记得2008年那场宁洽会上的“第一颗种子”。17年来,团队坚持“不为赚快钱,只为做好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‘语言桥梁’”。曾有一位阿拉伯客商在会后拉着译员的手说:“你们的翻译不仅准确,还能听懂我们话里的‘弦外之音’——比如我们提到‘希望合作项目能惠及当地社区’,你们翻译时特意强调了‘可持续发展’,这让中方合作伙伴更理解我们的诉求。”这句话,被刻在了百睿德办公室的墙上,也刻进了每个译员的心里。

十七载风雨兼程,未来更待深耕

从2008年到2025年,从中阿合作的“萌芽期”到“高质量发展期”,百睿德用17年时间,完成了从“地方展会服务商”到“国家级平台语言伙伴”的蜕变。这背后,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不断升级的时代机遇,更是百睿德“专业为本、创新为源、初心为根”的坚守。

如今,站在新的起点上,百睿德的目标更加清晰:不仅要做好“声音的翻译者”,更要成为“文化的解码者”“合作的助推者”。正如团队常说的那句话:“同声传译的最高境界,是让不同语言的人,在同一个频道上对话。而我们的使命,就是让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心跳,通过语言的桥,贴得更近。”

未来,百睿德将继续以声为媒,用更专业的技术、更温暖的初心,为中阿博览会的每一次相聚,为“一带一路”的每一段征程,架起更畅通的语言桥梁。


标签:
同声传译设备
同声传译设备
联系地址
地址:布局全国15个会议目的地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电话:4009942400
  • 联系邮箱:Service@Bairuider.Com
微信二维码

Copyright © 2007-2025 百睿德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11014461号-2

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4009942400

微信咨询
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