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较大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多边合作平台之一,欧亚经济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,始终将多语言沟通作为核心服务保障。其同声传译系统以技术先进性、语言覆盖广度和服务响应效率著称,成为国际会议语言服务的标杆案例。
一、技术架构:德国博世系统为核心,构建全场景覆盖
欧亚经济论坛的同声传译系统采用德国博世(BOSCH)数字红外同传系统,该系统为联合国大会等国际会议主流设备,具有以下技术优势:
- 抗干扰能力:通过数字红外技术实现信号传输,抗灯光干扰性强,确保会场复杂灯光环境下语音清晰度。
- 多通道支持:单系统最多支持32个翻译通道,可同时处理英语、俄语、日语、韩语等20余种语言互译需求,覆盖论坛全部官方语言。
- 灵活部署:采用模块化设计,红外发射主机与辐射板可根据会场面积动态调整(最大覆盖16000㎡),2023年论坛主会场配置4组发射主机+8块辐射板实现全域覆盖。
配套设备包括:
- 翻译单元:配备LCD夜光屏译员机,支持15种语言实时互译及搭桥接力功能;
- 接收终端:代表接收单元可同时接收32种语言信号,含原音通道;
- 智能工作间:提供三种规格隔音舱(单人/双人/三人),配备降噪麦克风与高速网络接口。
二、执行流程:五阶段标准化管理
论坛同传服务执行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,分为以下阶段:
需求确认(会前90天)
与组委会确认语言组合(高峰论坛含中、英、俄、日、韩、阿、法等9种语言)、会场声学参数及设备部署方案。例如,生态分会场因含同声翻译与视频直播需求,额外配置光纤音频传输系统。
译员选拔(会前60天)
从合作译员库(含200+认证译员)中筛选具备国际会议经验者,重点考察:
- 专业领域适配度:如能源合作分论坛需能源经济领域译员;
- 技术操作能力:熟练使用Trados、MemoQ等CAT工具及博世译员机系统;
- 跨文化沟通:优先选用有上合组织国家工作经历的译员。
设备联调(会前30天)
技术团队进行三次全流程测试:
- 信号覆盖测试:使用红外信号分析仪检测盲区;
- 同传质量测试:通过Audacity进行声纹分析,确保信噪比>80dB;
- 应急演练:模拟设备故障切换备用系统(含无线导览备用方案)。
现场执行(会议期间)
采用"双通道保障"模式:
- 主控组:负责译员信号分配与实时监听;
- 机动组:携带便携式发射器应对临时增译需求(如智库论坛临时增加波斯语传译)。
会后复盘(结束后7天)
输出《语言服务评估报告》,包含:
- 各语种传译准确率统计(基于AI语音识别比对);
- 设备故障率分析(最近10年的故障率为0.3%);
- 译员服务满意度调查(最近10年的综合评分9.41/10)。
三、典型案例:2023论坛语言服务创新
在第十届欧亚经济论坛中,语言服务团队实现多项突破:
智能同传系统应用
引入AI辅助翻译引擎,在"数字经济分论坛"实现:
- 实时术语库调用(含"区块链""碳中和"等2000+专业词条);
- 声音情绪识别,自动调节译员耳机反馈音量。
多语种直播支持
通过NDI协议将同传信号接入云直播平台,实现:
- 9种语言同步直播,延迟<200ms;
- 观众通过APP自由切换语言,峰值并发观看量达12万人次。
无障碍沟通创新
为听障人士提供:
- 手语翻译间与AI手语数字人联动;
- 智能字幕系统实时生成可编辑文本。
四、服务成效与行业影响
近五年欧亚经济论坛同传服务数据显示:
指标 | 2021年 | 2023年 | 提升幅度 |
---|
语言组合数 | 6种 | 9种 | +50% |
同传准确率 | 92.3% | 96.8% | +4.5% |
设备故障响应时间 | 15分钟 | 5分钟 | +66.7% |
多语种直播覆盖率 | 3种 | 全覆盖 | 200% |
以博世系统为硬件基础,以云+AI辅助技术为软件拓展的同声传译服务模式已输出至多个国际会议,形成可复制的"西安经验"。未来,随着神经网络翻译技术与空间音频技术的融合,欧亚经济论坛同传服务将向沉浸式多模态交互方向演进。